科研的内涵和外延

Edited by Ben.
Get the knowledge flowing and circulating! :)


以下内容均摘录自非吃Book1.
不同的是:内容中穿插了自己的一些感受 | 注解

特别强调:这部分内容是Ben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笔记,偏向于计算机相关方向,但是知识是通用的,大家可以根据需要采撷(cǎi xié)

持续关注,持续成长。欢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讨论。

字典中内涵&外延

内涵 nèihán

  • 词语解释

    • (1) [involution]∶现实性的较高级形式与它所赖以存在的较低级形式之间的关系(如精神与物质的关系)

    • (2) [connotation]∶某一逻辑术语所包含的性质或一组性质,这种性质是用概念表达的,或包含在概念中,或对于所指的事物的概念是主要的

  • 网络解释

    • 内涵是一种抽象的但绝对存在的感觉,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。内涵不一定是广义的,也可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对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。它的形式有很多,但从广泛来讲是一种可给人内在美感的概念。人的感知能力有差异,且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,而是内在的,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,故需要探索、挖掘才可以看到。
      内在的涵养。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,也就是概念的内容。

外延 wàiyán

  • 词语解释

    • [denotation;extersion] 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,如“圆”这个概念的外延是指大大小小一切的圆

  • 网络解释

    • 外延(wàiyán)是一个逻辑学名词。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,即概念的适用范围。外延(对照)也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。

科研的内涵&外延

原文摘录
在哲学课上,我们学过内涵和外延的概念。一件事情,内涵越大,外延也就越小。也就是说,这件事情本身包含的意义越多,它的可拓展性也就越窄。

在科研问题中,研究的问题内涵越小,就越基础,就意味着适用范围越广。但是越基础并不一定越好,因为这类科研工作不好创新,设想一个基础问题已经被反复研究很多年,各种情况、各种方法都被考虑或者尝试过了,你再去琢磨恐怕也无济于事,甚至学术界的兴趣都转移到其他问题上了

基础研究无法下手该咋办?

这个时候,我们能做的是增加课题的内涵。即,让这个原本定义很宽泛的问题被赋予更多的细节,让这个问题的建模更贴近于我们的生活和实际,从而推进这个问题的实际应用和部署。

科研最终目的

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,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受益。从最初的基础理论研究到后来一步一步地细化以致最终实际应用,都伴随着课题内涵的增加和外延的减少。如何增加细节,需要我们结合实际,把握好分寸而且我们要充分开发所增加的细节。…换句话说,我们并不需要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放之四海而皆准,这样野心就太大了,如果我们的成果能被广泛地应用于某一种特定情况,而这种特定情况可以服务相当一部分数量的用户,那就已经很不错了

这也不是鼓励大家去做实际的研究而放弃基础的研究,只是希望大家做科研的时候能把心态摆正确,不要光想着做大事,让时代记住自己,或者说梦想自己扬名立万。这样,你做科研的动机就有了私心。究竟做基础研究还是比较实际的科研,要从自己的兴趣入手。做科研的目的是推动人类的进步,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。你的兴趣应该是你打算从哪里入手来实现这个目的,或者说你对不同科研工作更认同哪种。

如果你做科研的目的是推动人类的进步,那么你做科研会更开心、更纯粹,你所做出的成果会更有价值,读你论文的人也会感受到你的思想和激情,这在客观上也会为你带来收益,比如较高的引用率和别人对你工作的认可。

之所以讲这些大道理,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做科研的动机和心态。… 做科研要三思而后行,要多花点时间在提出问题这步上,多找有经验的人在这步上进行讨论。一旦走错了路,就会追悔莫及。这里我说一下自己的感受:这段主要是摘录自作者的原文陈述,考虑到注重传播知识,所以我去除了坐作者本人的一些案例说明。但是这段的陈述实际上存在一些难点:比如,你找不到有经验的人讨论,比如你如果非要等到想好了再做,那可能结果就是你迟迟没有开始。所以,这里根据我这个野生小白科研工作者的看法,你先做,先去读论文,读的时候,写一些内容(可以是自己的感受,可以是基础知识的积累)。这样最起码你在行动,慢慢的或许你就有感觉了,可别一直在那等待别人来找你、指导你。这样是不明智的。万事万物,行动才是学习的第一步。

作者:“如何让科研的成果转换为实际的产品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问题。

内涵和外延:此消彼长

当我们对一个课题进行细化,加入更多信息和属性从而缩小内涵时,我们的论文需要充分开发这些新加入的属性。加入这些属性会缩小我们科研成果的适用面,但是会让我们取得的成果更贴近实际和更精确,帮助我们和前人的工作有所区分。

科研走向

科研的最终方向是创造在实际中有价值的成果,推动人类进步。在这个方向上,科研的设计肯定会不断地具体,从而向实际情况靠近。这就意味着会不断地让问题的内涵增加,知道最后的实际部署。

科研轴

端点:(起点)课题存在的最初原因和根本问题;(方向)科研课题的未来走向。
位置:我们当前所处在什么位置,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;
每个科研课题都有这样一条轴的存在,要努力去思考它的内容。

如何规避重复工作?

我们之前说过,有可能你在提出问题一步中想到了一些问题,但是在后来的比较阅读中发现这些问题已经被解决了。我们说有办法规避。这个规避的方法就是增加问题的内涵,让你讨论的问题更贴近于实际。这时,你可以直接使用前人取得的成果,踩在他们的肩膀上。这里增加的内涵,应该是你确定问题发展的方向。

读完这部分内容,普通的我,可以如何践行呢?

  • 了解科研的最终目的才能做出有意义的东西;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,不要追求完美或者绝对的有意义,不然可能会让自己迟迟无法行动起来;

  • 记住每个科研课题都有一个科研轴,弄清楚轴上的重点信息;

  • 内涵和外延,此消彼长。或许可以在以后的科研中,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提供指导和方向。


  1. 栾浩, 樊凯, 项阳. 科研有方:科研需要“想好”再“做”[M]. 西安: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, 2014.5: 1-128.